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0年第1期
编号:13430778
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
     [摘要]目的 探讨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综合精神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训精神症状(PANSS评分)、社会功能(SSPI评分)以及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训练后的PANSS评分均较训练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观察组训练后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训练后的SSPI评分均较训练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SS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的SS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效果优于单纯的精神康复训练。在临床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关键词]社会工作;精神康复训练;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0)01-194-04

    精神类疾病不易彻底治愈,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此病具有迁延性和复发率高的特征。据资料显不,在2016年我国15周岁以上的精神病患者已超1亿人[1]。常见的精神病类型主要有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或心理行为障碍,其中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最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常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怪异举止及言行,致使容易受到社会大众的歧视、排斥[2]。精神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精神残疾的发生,促进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恢复[3]。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得恢复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这类患者服药依从性低和缺乏主动性所导致。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其秉持“全人健康”的理念,社会工作属于第三方进入医疗机构,介入医患之间,从人文角度帮助患者[4]。社会工作能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目前相关报道甚少。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完整;(2)年龄20~60岁;(3)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ntemational List of Causes of Death,ICD-10)中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相关标准;(4)服用药物在维持治疗剂量,病情基本稳定;(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除脑系统疾病外,合并有心、肝、肾、肺等严重脏器疾病者;(2)不同意社会工作介入者;(3)中途退出本研究或转院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共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5~57岁,平均(43.4±7.9)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2例,高中及以下3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4~59岁,平均(43.6±7.9)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及以下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 http://www.100md.com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综合精神康复训练模式,精神病科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精神康复训练,如生活技能、学习技能、社交技能、职业技能以及体能等综合精神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接受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模式,其中精神康复训练内容与对照组一样。社会工作嵌入主要为:(1)社会工作方案制定:了解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心理社会需求、心理社会功能特点,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并结合精神康复训练内容,制定社会功能康复方案。(2)个案工作:社会工作者通过加强巡视病房、查房,以发放《致患者一封信》等途径寻找需要帮助的患者。定期对患者进行个案访谈,指导患者适应住院环境,解答患者对治疗的疑问。密切关注患者的认知、行为等,对有偏激的患者,应予以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疏导。同时将患者的问题反映给相关的医生,便于医生调整诊疗方案。(3)寻求社会资源帮助:对实际困难的患者,社会工作者帮助患者挖掘周围可利用的资源,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难题。(4)完善患者的家庭支持:不少家属难以接受其家庭成员患有精神分裂症。社会工作者应倡导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帮助。同时为患者家属提供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医学知识,让家属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认知,从而主动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恢复的健康环境。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以及依从性,其中:(1)精神症状使用PANSS量表[5]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有16项精神病理症状、7项阴性症状、7项阳性症状,每项评分为1~7分,得分越高,说明精神症状越严重。(2)社会功能使用(住院)精神病SSPI量表[6]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有主动性、交往情况、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能力等,共12条目,每条目评分为0~4分,得分越高,则说明社会功能越好。(3)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患者配合护理且自觉主动服药表示为完全依从;偶尔配合护理及偶然自觉服药表示为部分依从;不配合护理且拒绝服药表示为不依从。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总依从率。, http://www.100md.com(高晓庆 马冬梅)